2015年2月6日 星期五

社管-績效管理-績效監測系統(事)-二版-P277

績效監測系統(事)

。績效監測:組織為提供優質服務,所採取之測量服務進展及改變狀況的過程。

。期望能達成績效監測的三項目標,包括:


。績效監測的功能:
    1、透明:協議的目標是公開的。
    2、學習:一個組織可以學習到什麼是做得好的,以及有哪些是要改善的。
    3、評量:組織的績效可由組織的管理或第三者所做的績效基礎的評量而給予。
    4、賞罰:好的-正向獎勵;反之-負面的懲處。
    5、預防:創新的誘因有助於預防組織陷入科層僵化。
    6、責信:因透明公開而展現出機構的外部責信。
    7、品質:績效監測的結果,助於決策者知道政的執行狀況,進而改善其政策的決策的回質

。績效監測系統的步驟: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。績效障礙的克服:

    一、壓力管理:

        。壓力:在人們認為重要的機會或威脅出現時,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因擔心可能無法有效處理該事而產生的感受。

        。引起壓力的原因:
            1、個人因素:家庭問題、個人經濟問題及員工本身的人格特質。
            2、管理因素:(1)持續性  (2)明確性  (3)了解員工需要  (4)察覺壓力的靈敏度
            3、組織因素:
             (1)任務需求
             (2)角色需求:角色衝突、角色負荷過重、角色模糊
             (3)人際需求
             (4)物理環境需求

       。處理工作負荷的方法:
           1、善用日誌管理
           2、時間加權的運用
           3、優先次序的運用
           4、善用員工的優勢

      。預防及減少員工的倦怠感:
          1、增加工作的多樣性和選擇性(工作輪調)
          2、工作擴大化
          3、工作豐富化
          4、協助員工認識自己的限制
          5、提供員工適當的督導
          6、提供諮商或支持性團體(員工援助方案EAP)

二、時間管理:

    。時間管理:換有效率與有效能地運用時間 以實現主要目標。
    。有效率:取最單純、最容易或最快的方式。
    。有效能:從事該做的事。

。時間管理的好處:













。有效的時間管須注意:





















。優先次序設定須考慮:

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






2015年2月5日 星期四

社管-績效管理-目標管理系統MBO(人)-二版-P264

目標管理系統MBO-(人)

。彼得度拉克:一套系統性的目標設定和成果評估,將可改善組織的績效和員工的滿足感。

MBO的主要要素
    1、上層管理者之有效規劃和目標設定
    2、管理者和部屬設定與組織目標相關的個別目標
    3、在發展和選擇成目標上有相當的自主性
    4、定期檢視與目標相關的績效

。MBO的具體意涵即管理者以工作「目標」來管理部屬,
    而不是以工作「手段」或「程序」來管理部屬。

。彼得度拉克:目標管理是由管理者及其部屬共同設定明的目標,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且將這些目標的使用視為激勵、評估與控努力的主要基礎。

一、目標管理的要素(人力資源管理的 4 項要素)
    1、目標明確化:「目標」是目標管理的核心,將目標轉化為可衡量估的有形指標。
    2、參與決策:員工共同參與討論建立共識後所共同決定的目標。
    3、明確期限:目標與達成目標的期限需明確期限,作為督導和考核的依據。
    4、績效回饋:定期的會談,管理者可與員工一起檢視進度與成效,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並提出問題與檢討,追蹤目標是否有效達成。

二、目標管理的步驟:MBO同時進行「由下而上」及「由上而下」的運作。
   












 (一個上、下層級之目標相互銜接的體系)

    。完整的目標管理過程 8 步驟:
         1、組織整體目標和策略的形成
         2、組織內各部門或單位之主要目標的配置
         3、單位主管與其主管共同設定單位的具體目標
         4、與單位內的所有員工共同設定具體的目標
         5、明確界定要如何達成目標的行動方案,並獲得駐管與員工的同意
         6、行動方案的執行
         7、定期檢視目標達成的進度,並給予適度回饋
         8、以績效為基礎的酬賞方式,激勵目標的成功達成

三、參與管理:承諾員工可加入組織策略執行之決定,對其工作具有決定權。









缺點:
  1、管理者低估其員工 冷漠地域」
  2、參與管理可能混淆管理者的角色
  3、參與管理也可能會創造出一種不穩定的情境,進而危及到士氣與產量

四、目標導向(MBO)績效管理的實務內涵:

  。Stern組織要MBO主要理由為
      1、改善員工績效
      2、鼓勵和改善員工/管理者雙方的溝通
      3、做為有關報酬、升遷/降職、調任、終止、訓練與發展需要的決定。
    (績效管理是一套全面性的系統運作)

  。設定目標與績效指標
      1、「整體目標」:一種抱負(廣泛、無時間性及特定成就無關)
      2、「具體目標」:一種期待(可量化和觀察,具體目標需與整體目標和組織宗旨有關)
        (1)具體目標需包抱:
            。由誰執行(who)
            。採取何種行動(what)
            。什麼時間(when)
            。如何評估(how)
            。在哪裡(where)
        (2)檢查具體目標設定是否適宜-SMART
             S:簡單明確
            M:可測量的
             A:可達成的
             R:務實與結果取向
             T:時限性的/可追蹤的

  。規劃員工績效的基本要求:
      1、「績效指標」:衡量服務能否達到經濟、效率和品質的重要工具
      2、「績效標準」:所提供的服務之可被接受的最低層次
      
  。社會服務機構常被採用的績效指標:
      1、目標達成指標
      2、SEA指標:服務努力成就指標

五、監測績效與回饋:

   。監測:指員工或工作團體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,持續予以測量績效和提供回饋。

   。過程中的回饋有下列功能:










六、發展執行能力與團隊合作:

    。訓練:為了確保每個人都具備有效完成工作的技術和知識,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以符合某些工作或任務上的要求。

    。發展:藉由訓練、引進新技術或給予較高責任的任務,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以增進其做事的能力,並改善其工作方法。
        1、專業發展
        2、個人發展

    。「訓練」是讓員工執行能力得提升,「發展」則是讓員工的生涯有更寬闊發展的可能

六、定期考核績效:

    。績效考核的檢討:即是一個正式總結員工績效的對話

    。需注意事項包括:











七、獎懲與申訴:

    。獎勵:指員工個人或為團體的一員,因其績效或對機構宗豐有貢獻而獲得表彰。

    。懲與申訴:









    。績效不佳的原因:










    。個人績效不佳的可能解決方法:





社管-績效管理-二版-P256

績效管理

「控制」是促進組織朝向目標邁進的一種方法,是管理程序最後一環。

「績效管理」為控制過程的主軸。















。績效管理將組織的目標緊扣著組織的「人」與「事」










。MBO(目標管理) VS 績效監測:















。績效管理的要素:

一、引進「激效管理」4 項重要步驟
    1、承認和接受「績效是需要改善的」
    2、認知和接受「績效管理是必須做」
    3、要有真正的作為和堅定的承諾
    4、是一項持續之漸進式的變革(無終點的旅程)

二、構成績效管理的主要6要素



    1、驅力(變革)變革的特性
          (1)由下而上的凝聚
          (2)小規模且漸進
          (3)持續不斷的
          (4)低成本
          (5)以人為基礎

    2、績效管理過程
         (1)建立標準
         (2)衡量績效
         (3)比較績效與標準
         (4)考量修正措施
              。維持現狀-不採取任何行動
              。矯正偏差-改善實際績效
              。改變-修正

    3、員工:員工為組織最珍貴的資料。

    4、品質:指產品和服務必須要能夠被創造和設計,以回應顧客的需求。

    5、監測:(測量和監督必須是定期和有系統的,非隨心所欲的。)
          需要測量過去的事,需要關注的是:
          (1)凝聚力
          (2)適時性
          (3)可信性
          (4)可理解性

    6、目標和標的
          目標和標的是有關
          (1)目前正發生的事件
          (2)持續、進行中且日常的活動
          (3)微幅的改變,但卻是一個環鏈或系列中的一環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績效管理----組織
          (1)員工  ----  人力資源管理
          (2)品質  ----  目標管理
          (3)標的  ----  績效監測
          (4)監測  ----  品質管理

          目標管理(員工與標的結合)---績效監測系統(監測和標的結合)





社管-主題二-方案設計規劃與評估(選擇)

1.「至少使50%受到家庭暴力的受害婦女,可以在接下來的三年之間達到一個獨立的安全的狀態」這陳述屬於「長期性規劃」的目標。

2.長期規劃:
  (1)視未來是「可預期」的
  (2)視規劃為一種「週期性」的過程
  (3)假設目前的趨勢會持續下去
  (4)假設最有可能的未來景況,強調「回顧推算」,列出每年為達成目標所應完成的事項
  (5)問的是「我們是什麼行業?

3.策略性規劃:
  (1)視未來是「可預期」的
  (2)視規劃為一種「持續性」的過程
  (3)期待新的趨勢、新的變化和新的驚奇
  (4)對於未來,考慮一連串的可能性,並強調評估現階段組織環境後所制定的策略
  (5)問的是「我們應該是什麼行業?我們現在做的是該做的事嗎?

4.SWOT:
   S:優勢    W:劣勢    O:機會    T:威脅

5.愛德華茲·戴明提出PDCA(Plan-Do-Check-Action的簡稱)循環品質管理循環,
  針對品質工作按P規劃D執行C查核A行動來進行活動,
  以確保可靠度目標之達成,並進而促使品質持續改善。

6.社會服務方案的邏輯模式輸入->過程->輸出->成果->效應

7.Martin方案的生命週期模式:界定->規劃->執行->結束->評估

8.「平衡計分卡」作為績效評估工具,其主要的四個構面之組合為:
  (1)財務構面
  (2)顧客構面
  (3)內部事業流程構面
  (4)學習和成長構面

9.稽核(審核):在品質管理中,為獲得評量證據並對其進行客觀的評價,以確定滿足品其檢查準則所進行有系統、獨立並形成文件的過程。

10.設施規劃:以樹枝狀的方式表達活動中的優先順序、彼此的關係,並找出蘆費時間最長的一系列加以控制。




社管-主題一-基本概念與理論(選擇)

一、彼得杜拉克:「你不可能只僱用一雙手,你僱用的一定是整個人。」

        指:(管理的工作沒有結束的一天)

二、「參考過去、適應現勢、體察未來」

      1、經驗律:指累積經驗,以因應時、空、人、物、事之異動或變化

      2、環境律:指觀察自然、文化、社會等環境影響因素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以視時、空、人、物、事之不同而靈活運用。

      3、趨勢律:指注意情勢而權變,不拘泥於一成不變。

三、最要價值5Cs:二版p55

      1、挑戰績效
 
           (1)挑戰為何某一特定服務應被供給

           (2)挑戰為何以如此提供

           (3)挑戰既有的服務方式

           *藉由檢視而創新服務方式*

      2、比較績效

            透過各種相關的指標與其他組織進行比較,助於機構間學習,促進績效的改善

      3、徵詢

            新績效標的之設定須視議題和服務性質來徵詢利害關係人的意見(參與和充權表現)

      4、競爭

            競爭將持續作為得改善之必要的管理工具之一

      5、統合

            統合為最佳價值的核心,能透過團隊、夥伴及整合的方式提供服務,助於績效提昇

四、管理理論發展脈絡的時間順序:

      1、古典管理:

        (1)科學管理- 泰勤 Taylor

        (2)行政管理- 費堯 Fayols

        (3)科層管理- 韋伯 Max Weber

      2、人群關係:霍桑效應

      3、系統理論:系統模式

      4、權變理論

      5、新(公共)管理:

        (1)3Es(經濟、效率、效能)

        (2)科層vs新管理主義












       



        (3)新管理主義下,社會服務輸送模式的變革
















     
(4)顧客選擇vs守門者






 










      6、最佳價值:5Cs

        (1)挑戰績效

        (2)比較績效

        (3)徵詢

        (4)競爭

        (5)統合

五、制度學派:

      1、強調公信力與合法性

      2、強調組織文化的重要

      3、強調環境對於組織的影響










社管-社會福利機構的外部環境因素

社會福利機構的外部環境因素

一、經濟因素:

    1、機構的經費來源

    2、非現金的收入來源

    3、案主及案主來源

    4、供給者

    5、競爭者

二、社會因素:

    (人口統計、性別、文化、社經、族群及可應用的勞動力等相關資料)

三、政治/ 專業因素

四、技術因素

社管-管理vs行政-三版-P2

管理vs行政

一、Warham「行政」為三要素的一種概括性過程:

    (一)高層的「指導」功能:長期的規劃和設定目標

    (二)中階的「管理」功能:讓體系持續受到關注。

    (三)基層的「督導」功能:監督管理層次所提出的政指示和資源的運用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以確保績效能達到所訂的標準。

二、Kettner「管理」VS「行政」

    (一)功能:

        1、管理者:政策的執行(使組織以具有生產力且和諧的方式運作)

        2、行政者:政策的制定

    (二)本質:

        1、管理者:整合性的活動

        2、行政者:管理過程的一環(關切的是協實現組織目標之體系和程序的設計與執行)

    (三)關注:

        1、管理:一般性(具有較大的裁量權)

        2、行政:特定性(受到較多規則或程序的限制)

三、Hughes「行政」vs「管理」:

        1、行政:遵從指示和服務

        2、管理:結果的達成、管理者須為結果負責

四、「公共行政」vs「管理」

        1、公共行政:

          (1)將政策轉化為行動及公務管理的程序

          (2)著動過程、程序和優先性

        2、管理:
 
          (1)包括行政、組織有效率地達成目標與結果負起真正的責任。

          (2)比公共行政更廣泛,除遵從指示,重視結果的達成,及負起責任。

社管-規劃的四大類型-三版-P84

規劃的四大類型

*規劃名詞(高層次 - - >最低層次):使命、目的、目標、政策、規則、程序、方案、預算。

一、策略性規劃(策略行動計畫)

    (一)名詞解釋:組織全面性的、長期性的計畫,目的在於實現組織願景,達成主要目標。

    (二)方法:將組織各功能及單位的各種行動整合起來,以使這些行動能支援整個組織的策略

    (三)參與者:高階管理者

    (四)有效的策略行動計畫須且備三要件:

          1、前瞻性(proactivity):對於未來採取長期觀點的程度,以及將組織引領到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正確方向的程度。

          2、相符性(congruency):符合組織性、外部環境的程度。

          3、綜效(synergy):整合組織各個次單位,以更能達成組織目標的程度。

二、戰術性規劃(戰術行動計畫)

    (一) 名詞解釋:針對策略行動計畫的某些特定部分,明訂必須執行什麼活動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何時必須完成什麼活動,以及各單位或部門所需要的資源。

    (二)考量:如何完成事情,而不是決定做什麼。

    (三)參與者:高階與中階管理層級

    (四)期程:比策略性計畫短,約1~2年。

    (五)戰術行動計畫  2  重要項目: 

        1、分工:透過將工作職責指派給工作者,管者可以確信工作者能否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勝任單位、部門計畫的實踐,進而支援策略行動計劃的實現。

        2、預算:透過控制及分配資金,預算可以提供組織策略方向的相關訊息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澄清每個計畫書對策略目標的貢獻,以及創造一個監督機制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以檢視計畫書所說明對策略目標的貢獻是否真的實現。

三、作業性規劃(作業行動計畫)

    (一)名詞解釋:針對某一特定作業,明訂其資源、方法、時間表、品質管理等議題的計畫

    (二)著重:如何實踐戰術行動計畫,達成作業目標。

    (三)參與者:中階和基層管理者

    (四)期程:比戰術行動計畫還短,約1年或不到1年)

    (五)作業性規劃  2  種基本類型:

         1、單一用途計畫:未來不太可能再發生的情境之一種行動方針,ex:方案、專案。

         2、準則計畫:用於未來一段時間內會定期發生的活動之一種行動方針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ex:政策、標準作業程序SOP、規則、規定。

    (六)典型的作業性計畫:

  

        1、控制:可確信輸入因素與產出的品質、數量能夠在某特定的參數內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以及成本不會超出預算。

        2、回饋:會從產出流向轉換、輸入因素,讓組織可利用回饋機會學習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進而讓產品或服務做到持續的改善。

四、權變性規劃(權變行動計畫)

    (一)名詞解釋:指若某項欲進行的行動計畫遭到意外干擾或執行不順利時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其所擬訂的權變行動計畫之不同行動方案可逕行取代之。

    (二)權變性規劃有四個行動切入點:

        1、擬訂組織的基本計畫

        2、計畫已被選擇並付諸執行

        3、組織確立指標或信號

        4、順利執行原來的計畫或權變性計畫














PS:組織面臨的經營環境趨於複雜與不確定,權變性規劃對組織而言愈來愈重要。

2015年2月4日 星期三

社管-策略性規劃-二版-P109

策略性規劃

一、名詞解釋:
    1、策略:指為達成組織目標,所設計出的一套協調性、統整性和整合性的計畫。

    2、策略性規劃:對組織整體長遠之未來方向的思考,它係以系統分析的方法審視組織與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環境的關係,以釐清組織未來的方向,並可增進組織為將面臨的挑戰預作準備與控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制環境的能力。

二、基本假設:
    1、一個組織必須對不斷變化且難以預測的環境有所回應;
    2、其強調組織的整體方向,而非去預測特定的、每年的、具體的目標,
    3、這使得策略性規劃較能夠成功地因應環境的各種變化。

三、策略性規劃定義有以下四項特徵的組織規劃模式:
    1、對組織整體之長期使命做詳細研究明確認定
    2、界定組織之各直接與間接利害關系人與團體,並評估個別組織利害關系人對達成
         長期使命的影響力,與其對織之目的與運作的態度。
    3、基於組織之使命與針對組織利害關係人的分析,以決定組織之策略目標
    4、發展與訂定組織之策略,以達成組織之策略目標。

四、策略管理:
    1、策略性規劃
    2、策略的執行
    3、策略的評估















五、策略管理的9步驟:















 1、確認組織當前的使命與目標:

    (1)「使命宣言」陳述的重點:

       *目的:組織為何要存在?組織試圖要實現的是什麼?

       *任務:組織為達成目的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或活動。

       *價值:引導員工達成組織目的之原則或信念。

    (2)「願景宣言」:一富成功的藍圖

  2、分析外在環境:

    (1)環境掃描:指檢閱大量的資訊以發現趨勢,並創造出一套情節以預期和詮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其環境的變遷。

    (2)競爭性情報:找尋有關競爭者的基本訊息,預測競爭者的行動。

  3、確認機會與威脅:

    (1)機會(Opportunities)

    (2)威脅(Threats)

    組織彼此之間的「替代性」或「 競爭性」

  4、分析內部資源:說得出組織各部門的能力。

  5、確認優勢與劣勢:

    (1)優勢(Strengths)-核心能力

    (2)劣勢(Weaknesses)

  6、再評估組織的使命與目標:

    SWOT分析:綜合內、外部分析的結果,評估組織的機會。

    S-優勢;W-劣勢;O-機會;T-威脅

  7、形成策略:

     1.成長策略(growth strategies)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指一個組織試圖要增加其營運範圍,管理者認為愈大愈好。

     2.穩定策略(stability strategies)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指一個組織排除任何重大的改變,即組織持續服務相同的市場和顧客。

     3.縮小策略(retrenchment strategies)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指在一個衰退的環境中,縮小組織經營的規模。

     4.組合策略(combination strategies):

            指同時採用前述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策略。

  8、執行策略:

        高階管理的領導,激發組織的中階和低階主管執行該計畫之動力與士氣。

  9、監督與評估結果:

       策略至目前是否有效?有無任何策略要做調整?
  













社政-性侵害犯罪防治法-86年始

性侵害犯罪防治法

一、立法目的(第1條):為「防治性侵害犯罪」及「保護被害人權益」,特制定本法。

二、主管機關(第3條):中央為「內政部」

三、性侵害防治委員會之設置(第4條)

    1.「內政部」設立「性侵害防治委員會」

    2.任一性別代表1/3、專家1/2

四、性侵害防治中心(第6條)

    1.各「地方政府」設立「性侵害防治中心」

    2.辦理事項:
     
      (1)提供24小時電話專線服務。

      (2)提供被害人24小時緊急救援

      (3)協助被害人就醫診療、驗傷及取得證據。

      (4)協助被害人心理治療、輔導、緊急安置及提供法律服務。

      (5)協調醫院成立專門處理性侵害事件之醫療小組。

      (6)加害人之追蹤輔導及身心治療。

      (7)推廣性侵害防治教育、訓練及宣導。

      (8)其他有關性侵害防治及保護事項。

五、中小學性健害防治教育(第7條):

    每學年至少「四小時」以上之性侵防治教育課程。

六、通報責任:24小時內(第8條)

七、 加害人檔案資料的建立(第9條)

八、重要保護措施:

    1、不得拒絕診療和開立證明,違反者罰1萬~5萬,診療時「護理人員」陪同。

    2、被害人之傷與取證,需經「被害人」同意,

         性侵害犯案件屬告訴乃論,證物保管六個月後得逕行銷毀。

    3、保密及禁止揭露被害人資料

    4、不得報導或記載被害人相關資訊

    5、由專業訓練之專人處理,專責人員每年至少6小時性侵害防治專業謝練課程。

    6、偵察或審判之陪同:

      (1)被害人之法定代理人、配偶、直系或「三」親等內旁系血親、家長、家屬、

          醫生、心理師、輔導人員或社工人員,得陪同,得陳述意見。

      (2)被害人為「兒童」或「少年」時,主管機關應指派社工人員於偵查或審判中陪同。

    7、訊問與詰問方式,得依申請方式進行:

      (1)法庭外

      (2)聲音、影像傳送

      (3)將被害人與「被告」或「法官」隔離

    8、審判不公開,除「被害人同意」、「法定代理人同意」

    9、被害人申請之補助:

      (1)非屬全民健康保給付範圍之醫療費用

      (2)心理復健費用

      (3)訴訟費用及律師費用

      (4)其他費用

*性侵害防治法特色:

    1、設置性侵害防治專責單位

    2、重視扎根性的性侵害防治教育

    3、規定性健害犯罪的通報責任

    4、明定加害人檔案資料的建立

    5、規處各種被害人的保護措施

    6、重視社會工作專業在性侵害事件處理中的角色

社政-制定社會政策與推動相關法案-最終目的

【制定社會政策,推動相關法案】最終目的:

希望能夠達到1.社會凝聚  2.社會包容  3.社會團結的目的。

社政-衛生福利部主要調整的理由

衛生福利部主要調整的理由為:
  
1.未婚人口增加  2.總生育率下降  3.新移民增加等,

故整合醫療衛生與社會福利業務,將有助社會政策與資源整體規劃調配。


主要目標:

為民眾提供整合健康與社福的連續性照顧服務的整合平台

2015年2月3日 星期二

社政-家暴法-保護令

一、民事保護令分為:
  1、通常保護令
  2、暫時保護令
  3、緊急保護令

社政-家暴法第8條-家庭暴力防治中心辦理事項

家庭暴力防治中心辦理事項:

1、提供24小時電話專線服務。

2、提供被害人24小時緊急救援、協助診療、驗傷、採證及緊急安置。

3、提供或轉介被害人心理輔導、經濟扶助、法律服務、就學服務、住宅輔導,

      並以階段性、支持性及多元性提供職業訓練與就業服務。

4、提供被害人及其未成年子女短、中、長期庇護安置。

5、轉介被害人身心治療及諮商。

6、轉介加害人處遇及追蹤輔導。

7、追蹤及管理轉介服務案件。

8、推廣各種教育、訓練及宣導。

9、其他家庭暴力防治有關之事項。

Ps :家暴防治委員會由「地方政府設置」

社政-台灣65歲以上老人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

1993年    7%  高齡化國家
2017年  14%  高齡社會
2025年  20%  超高齡社會

定期上去看看的網站

衛生福利部網址
http://www.mohw.gov.tw/cht/Ministry/

社政:婦女與家庭福利政策-法條成立的時間順序

086年-性侵害犯罪防治法
087年-家庭暴力防治法
089年-特殊境遇婦女家庭扶助條例
091年-性別工作平等法
094年-性騷擾防治法
101年-家事事件法